前白蛋白(Prealbumin, PA)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,半衰期较短(约2天),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转运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稳定性调节。由于其合成速度快且受营养状态、肝功能影响显著,前白蛋白被视为评估营养状况、肝功能及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。临床上常用于监测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效果、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储备、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感染性疾病的病程进展。
前白蛋白测定试剂盒(免疫比浊法)主要用于定量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前白蛋白浓度。其核心检测项目包括:
1. 营养状态评估:前白蛋白水平与蛋白质摄入量直接相关,是判断营养不良(如恶病质、慢性消耗性疾病)及营养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;
2. 肝功能监测:肝脏合成功能受损时(如肝炎、肝硬化),前白蛋白浓度迅速下降;
3. 炎症反应判断:急性炎症期前白蛋白因负向急性期反应而降低,与C反应蛋白(CRP)形成互补诊断;
4. 术后恢复跟踪:用于评估手术创伤后机体的代谢恢复能力。
免疫比浊法通过抗原-抗体特异性反应实现定量检测。试剂盒中包被的抗前白蛋白抗体与样本中的PA结合,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引起溶液浊度变化。通过测定特定波长(通常为340nm)的吸光度值,结合标准曲线计算PA浓度。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:
1. 高灵敏度:可检测低至5mg/dL的PA浓度;
2. 快速检测:常规分析仪10-15分钟即可完成测试;
3. 抗干扰性强:试剂中添加的稳定剂可减少脂血、溶血样本的干扰;
4. 自动化兼容: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,实现大批量样本高效处理。
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,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:
1. 国际标准化:参考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(IFCC)发布的免疫比浊法操作指南,校准品可溯源至WHO国际标准物质(CRM470);
2. 性能验证:依据CLSI EP系列文件要求,验证精密度(CV≤5%)、线性范围(5-40mg/dL)、回收率(95-105%);
3. 质控措施:每批次检测需同步运行低、中、高值质控品(如Bio-Rad Liquichek),偏差需在允许范围内(±2SD);
4. 干扰因素控制:对胆红素(<20mg/dL)、血红蛋白(<500mg/dL)、脂血(甘油三酯<1000mg/dL)的干扰进行校正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由于前白蛋白水平易受肾功能、激素水平及药物影响,临床解读时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判断。此外,不同试剂厂商的抗体表位差异可能导致检测值偏差,推荐实验室固定使用同一品牌试剂并建立本地参考区间(成人正常值一般16-35mg/dL)。